天花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黄煌教授点睛伤寒论
TUhjnbcbe - 2022/7/12 15:25:00
广州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5812.html

仲景伤寒杂病论

*师画龙点睛来

《伤寒论》是一本奇书,这本书是一本什么书呢?一本方书,它里面有两百多张处方,这些处方很古老。虽然是张仲景把它收集过来写上去的,并不是它自己发明的,可能是神农氏那个时候发明的,甚至可能更久远。很多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它的配方虽然只有几味药,有的两味,三味;有的四味,五味;大多是七味药的这些方,方子不大但是非常有效,这些方我们称之为经方。

经方只要对证的话,效果来的非常快。古人常用效如桴鼓,其应如响,像敲鼓一样,棒槌下去它就有声音了,或者叫覆杯而愈,就是喝完这碗汤,把杯子翻过来就好了,起效是非常的快,非常有效,并不是像有些人认为中医治病,治不好病。

同时还有一个,经方非常规范,这些方什么药配什么药,配多少剂量,怎么煎煮,他说的非常明白。这些东西是我们中医看病的一个规范,是准绳,是原则。经方是最古老的配方,它是母方,很多后世的方都是在经方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有的是几张经方的合方,有的是经方再加味逐步形成的。这是我们所讲的本方有证,叫方证,证就是我们使用这张方的一个目标,或者说是使用这张方的证据。你凭什么用这张方,它有证据,有指证。这个东西最厉害,它是长期在临床上实践以后,高度提炼的。

比如说一张方,大柴胡汤,使用的时候,张仲景就提到要摸肚子,叫按之心下满痛,如果有按之心下满痛,按上腹部,感觉到这个地方又硬硬的,而且病人感觉到疼痛,我们看上去鼓鼓囊囊,就是这个隆起的。那这种情况下,你用大柴胡汤的关键点出来了,那就这就是一个古人的智慧。那么很多方子就有很多关键的指证在里头,它保留了前人认识人体,控制疾病的一种智慧,一种经验,这个很重要。这个如果我们不继承的话,我们不会看病,所以这个就是根本。

所以有人说《伤寒论》是医学的灵*,也有人说是临床的准绳,就是规范,规矩。《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两本书是了不得的,是我们中医的根。因为这个中间它不仅仅是一般的技术,还包含了古代中国人认证人体,认识疾病,处理疾病的思想和方法。

经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遗产,但是它很早就传出去了,传到日本,传到朝鲜,《伤寒论》也翻译成很多国家的文字,很多经方制剂。不是我们中国人在生产,日本就有好几个加工厂是在生产《伤寒论》经方制剂。

我们做得还不够,日本在《伤寒论》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深度上超越了我们中国,我们如果再不做,那问题非常严重。所以现在,我要首先把这个旗插在这个山顶上,讲经方必须由我们中国人来讲,当然我们也希望各个国家的人,对中医有感情的人,我们都可以来研究伤寒论,都可以来研究经方。虽然经方是中国发明的,发源于中国。但它都是人类的文明成果,应该共享,但是话语权我们不能放弃。

我觉得首先你要把医学当作一门学问,你要有一个学者的心态,你要用学者的眼光去审视你的病人,你把每一个病人当做一个研究题目,诊室就是你的研究室,没有这种眼光,没有这种意识。你不善于从每个病人身上去总结经验,你是无法成长的。看病不是做生意的,看病是研究,因为每个病人都不一样的,同样的疾病,在不同人身上,治疗的方法可能截然不同。很多医生认我我去听听人家讲,我就行了,或者说简单的看几本书,你就做医生了,不是那么容易,一定要自己去研究,没有一份探究的心理,没有一个学者的眼光,你是发现不了好东西的,你是无法成长为名中医的。

医案分享

患者W某,男,51岁,*人出身,于年9月29日来诊,患者时有低热4年余,多方治疗不能根治,症状每到夏秋交际时较为明显,时常有感冒发烧的感觉,体温时高时正常,伴随鼻炎,遇雾霾天气症状显著加重。来诊时主诉腰酸乏力,时常畏寒,自觉发热但体温不一定高,口干口渴;脉象弦细,舌淡红,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五苓散患者服7剂后复诊,二诊反馈服药后口渴改善,乏力改善,腰酸乏力较前明显改善,原方加附子续服7剂。三诊时诸证显著改善,低热感未再出现,为巩固疗效原方续服一个月巩固,诸证完全消失。患者于年6月份亲自到门诊专程道谢,反馈自服药痊愈后至今未再复发,后电话随访亦未出现反复,病终告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

我们知道柴胡桂枝千姜汤是治疗太阳兼太阴虚寒的方子。病机为肝胆郁热兼脾胃虛寒,那么我们临床上就会见到寒热错杂,虚实共见的情况。为了进步拓宽本方应用,也为了更加迅速地提高本方的疗效,我在本方中加入附子,我在临床中应用此方时很多时候都是加附子的,加入附子后的柴胡桂枝干姜汤针对于阳虚型发热效果奇佳。

那么加入附子后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我们用开園枢机的理论再来看一下这个方子的组成结构:桂枝开太阳,柴胡、*芩枢少阳,天花粉合阳明,干姜开太阴,牡蛎合厥阳,附子枢少阴。如果这样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此方六经皆入。他可以使肝脾清气从左升,肺胃浊气从右降,从而达到天地交泰清升浊隆的境地。

处方仅供参考,请勿随意抄用!

经方惠民

END

您的转发可以惠及众人

点亮“在看”给作者加加油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煌教授点睛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