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你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或者使用过附子这种药材呢?它从*药演变为良药又经历了什么过程呢?经历水火历练重生后的附子又有什么用途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乌头植物
附子是毛莨科,乌头属植物子根的加工品,习惯称其为“泥附子”。其植株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乌头碱为有*物质,且分布在乌头植物的全株,故生附子含有剧*。研究表明3-4mg/kg的乌头碱可使人中*,在《中国药典》中规定附子的使用量不得超过15g。
(乌头植株的花)
炮制与重生
现代的炮制方法一般是在产地以盐水浸泡达到祛*的效果。也可采用水火共制的古法炮制,虽然工序繁琐但却可使药物祛*药性达到新境界,四天十二回的浸泡,露天野外煨上一天一夜,待糠尽灰冷方可取出,再用附子的小端敲大端听附子的声音,因为再高温加热的情况下,附子的内部会出现空洞,在敲击时传出的声响说明大部分*性已经褪去,乌头碱已经转化成各种类型的乌头胺,从火堆中取出的附子经过一天的晾晒后,入木甑内,隔水坐锅连续蒸14个小时残余的*性缓缓蒸腾而出,附子从*药转变为良药。这是一种向死求生的焕然重生。
(中药材附子)
1
药性|
味辛,甘,性大热
2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3
主治|
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附子饮片)
相关配伍
《圣济总录》
用当归(生晒)六两,附子(火炮)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名六一丸,可用于内虚目暗,补气养血
《济生方》
用草果仁、熟附子等分,水一盏,姜七片,枣一枚,煎半盏服,名果附汤。可用于气虚瘴疟,热少寒多,或单寒不热,或虚热不寒
《肘后方》
用野狼*二两附子半两,捣筛,蜜丸梧子大。一日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三丸,止;又从一丸起,至三丸止,以瘥为度。可用于心腹连痛作胀。
(白附子)
禁忌: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萎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小结
附子从*药蜕变成回阳救逆第一品的好药,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也是中药更多可能性的展现。中国有着丰富中药资源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有问题
找学代
图片来源|网络
文案|吴洁仪
图文编辑
吴洁仪
初审
冯欣
复审
梁家欣
终审
杨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