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中医——消渴
消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西医的糖尿病、尿崩症等,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消渴治疗的诊断要点
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为主要症状表现。
可有尿浊和尿甜的症状,后期可见烦渴、头痛、恶心、呼吸短促等严重症状,甚则发生昏迷厥逆危象。
实验室检查可见空腹血糖升高,尿糖定性阳性。
消渴治疗的辨证分析
本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其病机为阴虚燥热,亦有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甚至变生他疾,尤以痈疽之类为常见。其病变主要在肺、胃、肾,而以肾为主。临证应注意区分上、中、下三消,一般以口渴多饮为主者为上消,属肺燥;多食善饥为主者属中消,为胃热;以多尿为主者为下消,属肾虚。大抵本证初起,多属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病久则阴虚为主,并可出现气虚及阳虚的表现。治疗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主。并结合生活调理,以提高疗效。
消渴治疗的辨证论治
上消(肺热津伤)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质红少津,苔薄*,脉洪数。清热润肺,生津止渴。1.主方玉泉丸(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加减处方:天花粉、葛根各30克,生地*、麦冬各15克,*芩10克,五味子6克,山药、石斛各20克。水煎服。2.中成药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3.单方验方(1)降酮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处方:*芪40克,生地*30克,山药30克,玄参35克,*芩15克,*连15克,川芎15克,*柏15克,赤芍15克,苍术15克,栀子2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生牡蛎5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2)人参白虎汤(漆浩《良方大全》)处方:生石膏50克,知母15克,白参10克,粳米20克,甘草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中消(胃热炽盛)
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苔*干,脉滑数。清胃泻火,养阴生津。1.主方玉女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处方: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石膏、天花粉各30克,*连、栀子、知母各10克,牛膝12克。水煎服。若大便干结者,可合调胃承气汤。2.中成药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3.单方验方(1)参*降糖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处方:大*、桂枝各6—12克,桃仁9~12克,玄明粉3-6克,甘草3克,玄参、生地*各12。15克,麦冬12克,*芪30—45克。水煎服。(2)萝卜汁(来春茂《新中医》.8)
处方:红皮白肉萝卜,捣碎榨取汁,每日服一毫升,早晚各服1次,7日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3)消三多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处方:*参3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连9克,阿胶9克(溶化),白芍15克,天花粉10克,山药15克,*精15克,何首乌15克,麦冬9克,地骨皮9克,鸡子*2枚。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4)扶脾消渴汤(王文彦验方)处方:*参20克,白术15克,山药2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百合15克,玉竹15克,焦山楂20克,鸡内金15克,陈皮10克,甘松15克,葛根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下消(肾虚精亏)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滋阴益肾
1.主方六味地*丸(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减处方:山药20克,山茱萸、生地*各15克,牡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9克,枸杞子12克,五味子6克,天花粉30克。水煎服。若阴损及阳,肾阳亦虚者,可加熟附子10克,肉桂5克,菟丝子、巴戟天各12克。气虚者,加*芪、*参各20克。以上各型如出现血瘀之证,可加丹参20克,桃仁、红花各10克。2.中成药(1)杞菊地*丸,每次9克,每日3次。(2)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3.单方验方(1)下消饮(田凤鸣《中国奇方全书》)处方:天花粉60克,山药40克,*芪、白术、枸杞子各30克,生地*、熟地*各20克,山茱萸、桑螵蛸、*柏各12克。水煎服。(2)滋肾蓉精丸(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处方:*精20克,肉苁蓉15克,制何首乌15克,金樱子15克,山药15克,赤芍lO克,山楂10克,佛手10克,五味子10克。上药共烘干研细末,水泛为丸,山楂粉炭末,包衣,打光干燥,每服6克,每日3次,30日为1个疗程,平均服药时间45日。(3)补肾滋阴汤(漆浩《良方大全》)处方:熟地*20克,生地*20克,枸杞子30克,山茱萸15克,桑螵蛸12克,*柏12克,天花粉60克,玄参20克,何首乌30克,*芪30克,白术30克,山药4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消渴治疗的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1)猪胰煲淮山:猪胰1具,山药30克,同煲汤,加盐调味服食。(2)玉米须煲猪瘦肉:玉米须30克,猪瘦肉克,共煲汤,加盐调味去玉米须服食。(3)猪胰粉:猪胰适量焙干,研成细末,每次6克,每日2次,水送服。(4)松树二层皮60克(干品,老大松树为佳),猪骨适量,共煎汤服。以上各方均适用于各型消渴。
2.预防调护
注意节制饮食和避免情志内伤。既病之后,更应节制肥甘厚味和面食,节制房事。
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劳逸结合,预防外邪侵袭。注意适当体力活动,打太极拳、气功等,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讲阴阳,论五行,学医入道。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讲饮食有道的第十集,这一集我们讲山药。关于山药我们都知道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很多老年人一到秋季,山药大量上市的时候就会买一些回来,蒸着吃,煮着吃,熬粥吃,做成山药泥吃,总之吃法很多。
山药是一种很耐储藏的食物,冬季也不容易坏。从秋季开始吃,可以一直吃到春季。除了山药,市场里面卖山药豆的也很多,山药豆就是山药结出的种子,味道和山药类似,吃法也相同。
关于山药的养生,到网上一查内容很多,说法也有很多,说的最多的就是含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什么的。大多数朋友只要知道这个东西对身体好,有养生作用就可以了。既然对身体好,又吃的起,那就吃吧。
可是,您知道山药的养生作用是什么吗?
事实上从中医的角度看,山药的养生作用,重点不在于它有多少维生素、蛋白质和素氨基酸。因为这些营养物质是在所有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营养物质,也就是说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并不能代表山药的养生作用。这些是西医的营养学知识,和中医养生基本没有关系。所以大家不要把知识概念都混淆了。
如果我们从中医角度谈养生,必然会涉及到食物的性味和归经。也就是这个食物是寒性的还是热性的。它入心、肝、脾、肺、肾这十二经中的哪一经。在这个基础上,再说它起到什么样的养生作用。
一说到山药,我们就能想起怀山药。这个所谓的怀山药究竟是哪里来的呢?
古时候,山药的产地主要在河南的博爱,沁阳、武陟[zhì]、温县等一带。这个地区出产的山药质量最好,因为古时这个地方称为怀庆府,因此这里的山药也称怀山药。
近些年由于受到养生理念的影响,大家都喜欢吃山药。因此,农民兄弟的种植热情也很高,再加上怀山药的销路好,价格高,因此全国各地市场上的山药,都叫怀山药。具体是不是,恐怕连卖山药的都未必知道。
由于山药对气候和土质的适应性很强,几乎在全国范围内都能种植。山药这个植物有个特点,把它的幼苗种在地上,它的根会一直以垂直的方向向下扎,一般来说,山药的长度都在一米左右,甚至还有更长的。
而农户采挖山药的时候,就需要挖超过1米的深坑才能挖到完整的山药,如果山药在采挖的过程中断了,就不值钱了。从这个角度讲,山药贵一点也能够接受,因为不要说山药的整个种植过程,仅就采挖这一个环节,就实在太不容易了。因此,我们要珍惜农民兄弟的劳动成果。
下面我们讲山药的作用。
据《中国药典》记载,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山药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下面解释一下,上面这段话。山药的味甘,也就是有甜味。这个甘味入脾经,有补脾的作用。这个就不多解释了。
这里解释一下性平。这个性平的定义是在寒、热、温、凉这四个特性的基础上,又加的一个特定。寒热温凉指的是四季的特性。中医怎么辨别这四个特性和人体的关系呢?
就比如你到了夏天还怕冷,这说明体内有寒。一般这个时候中医会用药就会用到温热性的药物。如果你到了冬天还怕热,这就说明这个人的体内有热,这个时候中医一般就会用到寒性或者凉性药。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正治法。
但是,我们所说的这个正治法,并不是对所有疾病都有效。有很多种疾病它会给你很多种假象,就比如说,明明是寒症却一派热象,明明是热症却一派寒象。遇到这种情况中医就需要用到其他的手段了。就比如反治法和从治法,这个太过复杂,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
说到山药的这个性平,是指山药既不是温热性,也不是寒凉性。一般性平的药吃起来,不容易上火,也不容易生寒。简单说就是副作用小。
山药在中医定义入脾、肺、肾经。一般来说,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药是根据药物的其他性质来定义的。
就比如说:山药是植物的根茎,有再生和繁殖的能力。一般有这种能力的药物都入肾经。再加上生山药还有一股辛香发散的味道,因此山药也入肺经。
中医使用山药治疗疾病,就要考虑到药物的归经。就比如山药入脾经,就有治疗脾虚食少,久泻不止的作用。另外,山药还入肺经,就有治疗肺虚喘咳的作用。再加上山药入肾经,因此山药还治疗肾虚导致的遗精,带下,尿频。
除此之外,山药还被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虚热消渴症。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还记载着一个用山药治疗糖尿病虚热消渴症状的方剂,今天介绍给大家。
这个方子的成分是:山药、天花粉、沙参各10克,知母、五味子各6克,水煎服。这个方子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口干舌燥,喝水不能解渴的症状。
另外,据《药品化义》记载: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长期服用有调理肺脏的功效,能治疗肺虚久嗽,而且非常稳当。
另外,山药的味甘气香,有补助脾胃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腹泻,四肢懒惰无力,喜欢睡卧。再加上中医认为甘味能补阳,因此山药还能补中益气,温养肌肉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瘦弱并且肌肉无力,可以长期食用山药。
中医认为:土旺则能生金,金盛则能生水。一个人的脾胃是人体的气血生化的源头,如果一个人脾胃功能旺盛,就能使肺气充盈。肺气充盈则能补养肾气。这就是土生金,金生水的意思。
另外,有一种成药大家都知道,就是六味地*丸。在六味地*丸中就用到了山药。这里使用山药的意思就是通过补脾的作用,达到治肾虚腰痛,滑精梦遗,肾虚阳痿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个方剂当中用到了山药,这个方剂我们之前也讲过,就是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中的山药用于治疗脾虚腹泻。
了解了山药的作用,下面我们说一说山药豆。山药豆是山药藤蔓上结出的果实。山药豆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山药豆入药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称叫做:零余子。
据《本草拾遗》记载:零余子主补虚,强腰脚。功效强于山药。这个消息对于想省钱的朋友来说,简直太好了。因为菜市场上的山药豆的价格明显低于山药,从养生的角度看,山药豆的补虚的作用比山药还要好。这可真是即省了钱,又养了生,一举两得。
另外,在《江西草药》还记载着一个用于治病后耳聋的养生汤,这个养生汤当中就用到了山药豆,今天一并介绍给大家。
用山药豆一两,猪耳朵一只。炖汤,捏住鼻孔徐徐吞服。
这个方子从方意上讲,主要用于治疗大病治愈之后,出现的肾虚导致的耳聋。一个病愈后这三个字暗藏玄机。这个玄机就是告诉我们说,这个患者除了耳聋,腰腿酸软以外,没有其他症状。只有这样的患者用这个方子才能有效。其他症状的耳聋不要对号入座。
好的,本次课程的内容讲解完了。对课程文字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