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早晨,许多村民还没有起床,南和县郝桥镇大林村的一片中草药试验田里,几个人正在一位年青人的指挥下挖坑、浇水。“看,要这样弄……”
旁边的老乡告诉,那位指挥干活的年青人就是南和县有名的“药材哥”——董谦。30岁的董谦在中草药这行里摸爬滚打了6年,目前拥有1万亩种植基地。
如何成为“药材哥”?他的回答很腼腆:“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坚持再坚持。”
不顾家人反对大学毕业回乡种药叛逆、思想活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这是董谦给记者最初的印象。
董谦从小经常跟着做药材生意的父亲全国各地跑,十几岁时,便能辨认许多中草药。年,董谦从燕山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开始为今后的发展谋划出路。
一次,他在南和县田间见到野生的天花粉。查阅药典得知,天花粉适宜生长在河北,有清热泻火,排脓消肿的功效,这个发现让他十分兴奋。
他把自己想种植天花粉的想法告诉家人,可遭到了亲戚朋友的反对。“从小在农村长大,好不容易上完大学,又回到农村。”亲戚朋友劝董谦,应该在城市找一份工作。
面对家人和朋友的质疑,董谦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受父亲熏陶,从小就跟药材打交道,自己也算半个行家。南和古称“和阳”,气候、土壤等适合种植药材。“年轻人嘛,就得有股闯劲,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回忆起当初的创业路程,董谦说,这个念头一经形成,心中就像猫抓了一样,心急难耐,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听不进去。
拒绝娱乐活动两次跌倒两次爬起年底,董谦凭着东拼西凑的50万元,注册了自己的公司——邢台市芝兰中药材有限公司。
年,他在南和县承包土地50多亩,种植天花粉。“当时我就想,这种中草药利润高,只要管理得好,就一定有收获。”董谦说,当时他谢绝了所有的聚会和娱乐活动,一门心思扎在田里搞种植。
现实却给了董谦当头一棒。年底,虽然辛苦了一年,却惨遭失败。“种植技术不过关,品质差,没人要,一下赔光了。”董谦说,当时全家人更反对了,但自己认为选择的道路是对的,只是经验不足,于是前往安国学习种植技术。
年,董谦再次借来30万元,开始标准化种植,但因为受前茬作物的影响,这一年,大面积发生的病虫害造成了作物基本绝收,钱再次打了水漂。
一向自信的董谦开始吃不下,睡不着。
“难道真是自己选错了路?继续走下去,还是关门歇业?”董谦把自己关在屋里好久不出门,经过深思,他觉得开工没有回头箭,从哪儿跌倒从哪儿爬起来。
年,他从南京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请来专家指导,通过朋友借钱、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了万元,重新承包了亩地种植天花粉。
他吃住在田间,按照专家的方案,划出一片实验田,不断地实验、改进、研究掌握天花粉的种植技术。两个月下来皮肤晒得黝黑,人也瘦了十几斤。
艰苦的付出,终于换来创业路上的首次成功。这一年,他的天花粉亩地产量达到多公斤,亩均获利0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董谦已带动周边多农户种植药材,形成了1万多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与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联手打造国内第一个规模化、标准化的天花粉种植基地,并于年末通过了国家GAP认证(GoodAgriculturalPractice的缩写,直译为良好的农业规范)。
自信最爱休闲装不怕别人嫌我‘嫩’走进董谦的办公室,里面堆积了各类种植天花粉和营销的书籍,在办公室旁的衣服架上,挂着几件运动服。董谦说,他喜欢轻松地生活和工作方式,“虽然穿西装会显得成熟,但还是比较喜欢休闲式的衣服。”
董谦说,曾有一次与客商洽谈生意,对方嫌自己年龄小,让找一位“做主”的谈,当得知自己就是老板后,对方显得很惊讶。事后,同事劝他打扮的尽量成熟些,可自己仍喜欢随意。“从那以后,每次见客户,我主动告诉对方的年龄,不怕别人嫌我‘嫩’,毕竟生意能否洽谈成功与年龄无关。”
董谦说,自己是学贸易专业的,可又回乡下当起了农民,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农民’,不能像普通种地一样,要不断学习,尝试各种经营方式。”
“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开展线上销售,用互联网+的力量强壮自己,”董谦说,预计11月初就可以网上销售了,到时候,把自己的品牌打到国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