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贝母
1.入药部位:
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浙贝母的鳞茎。
2.川贝与浙贝的异同:
共性:均能清化热痰。
不同点:
川贝母:苦、甘,微寒,滋润性强,能润肺化痰止咳,多用于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
浙贝母:苦寒,能清肺化痰止咳,尚能清热散结,多用于肺热咳嗽,痈疡初起。
3.贝母与知母的比较:
共性:皆有润肺之功,用于肺咳喘。
不同点:
贝母:为清化热痰药,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作用。
知母:为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滋阴、润肺生津的作用。
[附]土贝母:
葫芦科植物,地下部分入药,清热解毒,作用强,化痰作用较弱,治疗痈肿。
(二)瓜蒌(栝楼)
1.入药部位:
为葫芦科植物瓜蒌的成熟果实。可用全瓜蒌、瓜蒌皮或瓜蒌籽入药。
2.功效:
清热化痰,利气散结,润肠通便。
3.主治:
肺热咳喘(多用瓜蒌皮)、乳痈(多用全瓜蒌)、肠燥便秘(多用瓜蒌仁)。
[附]天花粉
即瓜蒌根。
清热解毒、清热生津、坠胎。
(三)桔梗
1.入药部位:
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2.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辛。入肺经。
3.功效与主治: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主治咳嗽、肺痈等。
(四)前胡
1.入药部位:
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
2.功效与主治:
降气祛痰,宣散风热。主治气喘、咳嗽。
3.前胡与柴胡的比较:
相同点:皆可疏散风热。
不同点:
前胡:降气祛痰。
柴胡:疏肝理气,升举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