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果果的宝宝头上长出了几颗红疙瘩,她以为被什么小虫子咬了,起初没太在意,以为第二天就会好。
谁知,随后的两天内,宝宝的头上、脸上、手上、脚上到处都长出了这样的红疙瘩,
她赶紧带着宝宝到附近的诊所看病,医生给她开了药,让她回去坚持按时给宝宝擦,但是,擦了几天,宝宝的红疙瘩依然没有好,还越长越吓人了。
最后果果就带着宝宝,医院皮肤科的号,请医生帮忙看看。
皮肤科副主任看见患儿的每个红疙瘩都有绿豆大小,晶莹透亮,疱顶有一针尖大小的黑点,水泡的基底部皮肤鲜红。
随后称,宝宝患的应该是丘疹性荨麻疹,不过患病的原因却让果果大吃一惊:螨虫叮咬所致!
果果就非常疑惑,为什么宝宝会被螨虫叮咬呢?家里的被褥一直都有定时拿去晒太阳啊?
医生说,螨虫不是只存在于被褥之中的,很多地方都会有螨虫的身影,可谓是防不胜防!
螨虫是什么?
螨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的一类体型微小的动物,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
螨虫和蜘蛛同属蛛形纲,成虫有4对足,一对触须,无翅和触角,身体不分头、胸和腹三部分,而是融合为一囊状体,有别于昆虫。
虫体分为颚体和躯体,颚体由口器和颚基组成,躯体分为足体和末体。躯体和足上有许多毛,有的毛还非常长。前端有口器,食性多样。
较常见的螨虫种类则有以下几种:
1、尘螨:
尘螨是人们居室中最常见的螨虫之一,它喜欢比较潮湿、阴暗的地方,且易存在于棉织物里。尘螨易引发皮肤过敏的症状,比如皮肤的螨虫性皮炎、特异性皮炎、荨麻疹等等。
2、粉螨:
粉螨一般会寄生于储存物里,易对储存物造成质和量的损失。
秋季,正是螨虫大爆发的时期
据研究发现,螨虫与人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
它们多在初夏至秋季繁殖,在秋季爆发,
螨虫会侵害皮肤,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螨虫喜欢潮湿、高温、有棉麻织物和有灰土的环境,20~25℃、相对湿度65%~80%,极适宜尘螨的发育及繁殖。所以,秋季是螨虫的“生长活跃期”。
后背有点痒,挠一挠;腿上也有点痒,挠一挠;脖子也有点痒?我挠!
你以为这只是单纯的皮肤骚痒?错!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螨虫!
如果7月份你的床上只有30只螨虫,到8月份会增加到只,9月份会增加到只,10月份会增加到只。
不仅是螨虫的数量,排泄物的数量也会“激增”,因为房尘螨一天要排便六次。
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小生物,广泛分布在家中的阴暗角落、如地毯、床垫、枕头、沙发、空调、凉席、窗帘等处,靠吸食人体皮屑为生,而且繁殖能力极强,每隔3天就会繁殖出下一代。
螨虫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生化武器”
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害虫,生存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里,像是我们经常接触的地毯、沙发、毛绒玩具、被褥、坐垫、床垫和枕芯等。靠吃人的汗液、分泌物、脱落的皮屑生存。
更可怕的是,螨虫繁殖速度比老鼠要快十倍!光在居室内生活的就有40多种。平时我们虽然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但是在不会自不觉中却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尘螨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强烈的过敏源。一只螨虫附带12种以上过敏原,每30克的积尘中就有个螨虫。90%以上的婴幼儿传染性疾病由螨虫引发。
为什么孩子容易被螨虫盯上?
小朋友一天至少睡8个小时,而睡觉时会排出大量的汗液,其中一部分会渗透到床垫当中,如果床垫不透气,汗液就会沉淀到床垫里面滋生螨虫和细菌,孩子的身体组织发育不完善,抵抗力弱。
当小孩身上若出现这几个迹象,说明家里螨虫“成窝”,家长别忽略了
1、皮肤出现红肿和小痘痘
被螨虫叮咬后,宝宝会感到皮肤瘙痒,多为持续性,尤以晚间为甚。继而会出现皮疹,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风团等,呈红色,疏散分布,皮损的顶端常有虫子叮咬的痕迹。
这是因为螨虫叮咬人体后,释放抗原或毒素引起炎症反应所致,称为螨虫皮炎。
一旦孩子身上出现了这些症状,短时间内就会变得非常严重,因为孩子觉得养就会抓,如果抓破的皮肤,就会导致更大面积的细菌感染。
时间长了,可就不只是表层细胞受到伤害这么简单了,进入孩子的身体,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头皮屑异常增多
很多人饱受头皮屑的困扰,但是头皮屑却是螨虫的最爱,很多小孩子不愿意洗头发,结果身上的螨虫是越来越多,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经常给孩子洗澡洗头,正常情况下没见过两天洗一次头发。
特别是头发容易出油的孩子,最好是一天一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头皮屑,同时也切断了螨虫的口粮,它的数量越来越少。
3、孩子没有征兆地频繁打喷嚏
螨虫作为一种常见的细菌,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阴暗潮湿的环境,更适合他们肆意生长,他们的生长速度比我们想象中的快很多。
一旦螨虫侵害了孩子的鼻子的话,就会导致他们没有任何征兆打喷嚏。总是感觉鼻子里痒痒的,却看不出来有任何脏东西存在。
这样一来,就可以大致确定为螨虫导致的过敏性鼻炎。因为螨虫趁虚而入,击溃了孩子的免疫力系统,导致他们产生一定的病症。
螨虫的2大“罪状”
经过广泛和长期的临床试验,螨虫已被证实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强烈的过敏原、是引发各类过敏性疾病的“头号坏蛋”。
1、过敏性鼻炎
在庞大的螨虫体系中,最喜欢“居住”在我们的床垫、枕头、地毯、家具、毛绒玩具里的是屋尘螨。
屋尘螨能够在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80%的环境中迅速繁殖,而存在于其排泄物中的“变应原”,正是引发过敏性鼻炎的关键因子!
2、尘螨过敏性哮喘
研究表明,一个人每天可产生0.7g左右的皮屑,别嫌少!这0.7g左右的皮屑可是我们床铺上屋尘螨充足的食物来源。而尘螨正是能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婴幼儿若患上此类疾病,发病前往往有1~2天的上呼吸道过敏的症状,包括鼻痒、喷嚏、流清涕、揉眼睛、揉鼻子等表现,并逐渐出现咳嗽、喘息。
如果不及时清理孩子床上的螨虫的话,螨虫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各种危害!为了身体健康,大家一定要定期除螨!
传统的晒被子,能够除螨吗?
大部分人的观念里,暴晒是最好的除螨方式;
但有实验证实:被褥在太阳下暴晒4小时只能杀死6成的螨虫!
在太阳的炙烤下,螨虫自然也是怕的,阳光照射让被子上的水分蒸发,对螨虫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也会杀死部分螨虫。
一般在暴晒时温度超过25~30℃,螨虫们会明显不适,超过60℃就会嗝屁,成为干尸。如果温度达到60℃,时间持续10分钟以上,就能彻底杀死尘螨。
但问题就在于:仅通过阳光暴晒,被子根本无法到达60度的高温,
即使是表面的螨虫死亡了,一些藏在被子中心的螨虫,在夜里也会出来继续繁殖,让人防不胜防!
原来螨虫最怕的,竟不是暴晒?教你床上放一些它,螨虫消失了
其实要除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如果告诉你,有一个不用晒,也不用洗,就能把螨虫除掉的方法,你心动不心动?
教你床上放一些“它”,螨虫消失了!
——就是这款风靡日本的除螨专用喷雾:UYEKI除螨喷雾
这款除螨喷雾的效果超级好,而且使用也非常简单,小编已经用完了好几瓶了!
只要喷一喷,就能消灭螨虫。而且喷上后,无需再清洗、晾晒,方便省事。
喷一次,驱除螨虫的有效期长达一个月。喷过的床单、衣服等,即使经过2~3次洗涤,仍有除螨效果。
不靠“毒杀”,而是气味驱赶
它不是依靠杀虫剂成分“毒杀”螨虫,而是通过安全无害的气味驱赶甚至饿死螨虫。
喷雾中添加了酯类系羧酸酯,被用于棉被中作防螨处理的制剂,
已证实其成分对防止螨虫危害有显著功效。
采用安全配方,使螨虫不再聚集,
在有效驱除螨虫的同时对人体无任何伤害。
他的原理也很简单:
一闻到这种气味,藏在纤维内部的螨虫便再也不敢出来觅食了,只能躲在纤维深处,直至饿死。
而且,外界的螨虫闻到这种气味,也会躲得远远的,不会寄生在该物品中。
实验数据可得,喷完喷雾24小时,就有92.5%的螨虫相继死去;48小时后,螨虫基本上全军覆没。
除螨过程简单,而且快速又彻底~
喷雾型,更安心
UEKYI除螨喷雾包装瓶采用独特的喷头设计,喷出的是水雾不是水滴,不会溅湿被子衣物沙发。
杀死螨虫的时候还能够把螨虫尸体和粪便包住,这样子不会飞得到处都是。
因为螨虫的尸体很粪便很轻,所以要是不及时去除,那么就会在空气中变成粉尘,那么人体吸入的话,身体就会成为螨虫的垃圾堆!
除螨、抑菌、除臭、防止花粉过敏
除了除螨功能,它还有许多加分项!
1、抑菌
经过权威机构检测,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着很好的抑菌效果。
静菌活性值,是日本SEK抑菌检测的一项标准,如果静菌活性值高于2.2,即为有抑菌效果。
这款喷雾的静菌活性值达到2.7,抑菌效果显著。
2、除臭
这款除螨喷雾,味道清香好闻,里面含有甘蔗精华,有一股清甜的味道,所以不仅仅除螨效果好,还能让家中保持清香,去除异味。
它的除臭,不是依靠“以香遮臭”的方式,掩盖异味。而是直接吸附并分解异味分子,从而实现除臭的效果。
家里的鞋柜、宠物的窝和厕所,都可以用它来消除臭味。
3、防止花粉过敏
喷雾中的分子可以包裹住附着在衣物、织物上的花粉,从而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以此来预防花粉过敏的情况。
这其中,它防止杉树花粉的效果最为突出。
使用方法也很简单
使用时,距离目标物约30cm处均匀喷洒,1平方米喷洒5~6次。
刚喷过后的物体表面,略有湿润,静晾一会儿即可。
喷洒1~2天后,可以对喷洒后的物品进行拍打,让纤维内部的螨虫自动脱落。
用起来也非常安全,即使是婴儿的物品也能放心使用。
床单被褥、沙发、地毯、毛绒玩具、衣橱、宠物用品等,都可以用它喷喷喷。
一瓶ml,一个普通家庭可以用一年!
每个月喷1-2次,可以持续保持1个月之久。
空调、车内、婴儿车、鞋子……只要你觉得可能存在细菌的地方都可以喷一喷。
有了它,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无比健康。
出差或者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它,给酒店的床品杀杀螨,这样也能睡的更安心。
呵护全家人的健康,孕婴家庭放心使用!
秋天大家要抓紧除螨啦!有它,每天只要几毛钱,把家里藏的螨虫灭光光,远离皮肤红痒、呼吸问题,呵护全家的健康!
现在小店做活动,多买更优惠!
链接放在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