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被称为西方之神和战伐之神,是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大神兽之一,它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有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故白虎为权势和尊贵的象征。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灵兽,因西方属金,色白,阴性。石膏为白色,其性寒,体重而降,属阴。白虎代表的季节是秋季,秋当令而炎暑自解。白虎汤的清热解暑之力,如白虎金神般的疾猛迅速,可使热势骤降,故命名白虎汤。
白虎汤是治阳明热证的主方。阳明热证,是指阳明里热炽盛,但尚未传入腑中而成为腑实,热尚在阳明气分而弥漫全身,充斥内外,表现为表里俱热的一种证候。阳明热证与阳明腑实证比较,腑证可以说是有形之里实,而热证则是无形之里热。因热证来自于里,并非邪在经表,所以不同于阳明经证。
《伤寒论》中说:“伤寒脉浮滑,此为表有热,里也有热,白虎汤主之”。太阳表邪传入阳明,表里俱热,但还未成胃实之病。浮为表热之脉,阳明表有热,必发热而汗出,滑为里有热之脉,阳明里有热,必烦渴而欲饮水。一身表里皆热,热盛迫津外泄,故汗出;热盛津伤,故口燥舌干,烦渴而喜冷饮;阳明热甚,气血沸腾,故脉浮滑或洪大而数。故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是阳明热证的典型证候,也是阳明热证的辨证要点。其中烦渴和汗出是使用本方主要特征。
白虎汤的原方组成为: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灸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阳明邪从热化,故不恶寒而恶热,邪在阳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气。方中石膏大寒,善清阳明气分之热而不伤津,其性辛,辛可解肌热,能走外,寒能胜胃火,能沉于内,有内外皆伐之力,故为君药;知母苦寒而润,既能清热,又能滋助肺胃之阴,故用为臣药;粳米、甘草调和于中宫,滋养胃腑气液,以免中寒之弊,可免除大苦大寒之药损伤脾胃,故为佐药。四药合用,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共奏清热生津,去烦除渴之功。
本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若阳明表里俱热,表现为口干舌燥、烦渴特甚,欲饮水无数,又有时时恶风、背微恶寒,或大渴而脉按之则芤。这说明大热所及,不仅伤津,而且耗气,本方加人参以补气生津。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见神昏谵语、抽搐者,可酌加羚羊角、水牛角以凉肝熄风;若兼阳明腑实,见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可酌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消渴病而见烦渴引饮,属胃热者,可酌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
现代医学本方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气分热盛者。本方虽好,但也有禁忌,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