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上棉三十五厂,一代人的崇明记忆澎湃在线
TUhjnbcbe - 2024/2/26 16:58:00
                            

上棉三十五厂,又称为纱厂,因它的前身是大通纱厂和富安纱厂,曾经是崇明地方工业最早、规模最大的企业。

△上棉三十五厂原址

年,由崇明县民族资本家杜少如与上海营造商姚锡舟合作集资,在堡镇大通河南岸购地亩建厂。年4月,大通纱厂正式投产,成为崇明民族工业的标志性象征。年,由杜少如和邑绅王清穆等人合作集资,在大通纱厂南侧建富安纱厂。年3月13日,崇明沦陷,大通纱厂改为意商开利洋行崇明纱厂。年3月,纱厂被日*强行接管,更名为锺渊纺织株式会社江北纺织第五厂。年7月,伪实业部会同日*部宣布解除*管后,两厂局部恢复生产。抗战胜利后,两厂恢复旧观。年6月,两厂划归南通市领导。年7月,两厂合并,改名公私合营崇明纱厂,并于年1月划归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年9月,改名为上海第三十五棉纺厂,即上棉三十五厂。

上棉三十五厂的建设者,不只崇明本地人,还有来自一江之隔援建的上海人。他们很多都是当时在崇明的知识青年,至年,由上海市区数批“老三届”同学人到厂当工人。年上海市东风、红星、长征等农场调青年人到厂,他们都具有初、高中文化,一进厂便成为生产中的骨干。居住市区的青工从年起陆续调回市区。

纱厂大多是女工,尽管工作非常辛苦,但纱厂女工们把全部的热情倾注到工作中去。她们在飞速运转的纺织机前勤勤恳恳、飞梭走线,用自己的青春和劳动创造了上棉三十五厂的奇迹。当年,即使最普通的岗位,大家也都兢兢业业,拼命地干,就是要把生产任务完成好。车间里坚持“四班三运转”工作模式,早8点、下午4点和晚上12点为交接班时间,大家都坚持出满勤,干满点,每天工作10个小时都不会喊累。

7年,因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棉三十五厂关闭。至此,轰响了八十多年的纺织机声彻底地沉寂下来。岁月的风雨让大通富安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却成为我们父辈永远的挂念。

医院

三十五厂,被工农路一分为二,分别是北厂区和南厂区,约二百米长的“三十五厂路”将两个厂区贯通。厂子真是“杜透杜也”(崇明话大得不得了的意思),配套的职工子弟小学、纺织技校、医院、电影院、图书馆、招待所等一应俱全。现在困扰人们的房子、票子、医疗、教育等问题,在那时候都不是问题,都由厂里一手包办。职工进厂后就能分上宿舍,医院看病基本是免费。孩子生下来45天就放在厂托儿所,然后是幼儿园、子弟小学、初中、技校,如果愿意还可以顶替父辈进厂上班。这里就像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小社会,将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发挥运用到了极致。

而坐落在工农路7号的医院是上海纺织系统多家企医院。年该院有职工31名,病床24张,设中医、西内、外、妇科及药房、化验、放射、手术室等科室。年增设泌尿、心电图、超声波等科室。该院技术力量也比较强,50年代初,外科已开展下腹部手术。长期分担堡镇、向化地区天花粉和雷佛奴尔注射中期妊娠引产及医疗任务,并在当时,为崇明培训余名实习医生、赤脚医生和保健员。

资料来源丨崇明档案

编辑:毋晓菲

交一个工作生活的帮手,开一扇了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条喜欢小岛的理由

美图、美文投稿请发送至邮箱:cmxwb

.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棉三十五厂,一代人的崇明记忆澎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