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十佳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据《十州记》载,相传,在秦始皇时代,有一只鸟衔来一株草,绿叶像韭菜,淡紫色花瓣,与绿叶相映,煞是雅致。秦始皇便派人问*谷子,此草为何?据说*谷子擅长养性持身,精通医术,见此草便说:“此乃东海瀛洲上的不死之药。人死后三天,用其草盖其身,当时即活,一株草就可救活一人。”秦始皇闻之,遂派方士徐福为使者,带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东海,以求长生不老之药。
当然,徐福只能一去不返,秦始皇寻仙药也只是梦想。其实,这株草实为麦门冬,而麦门冬也并不是如*谷子所言,会有那么神奇的功效。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主产于浙江、四川。
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曝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
本品气微香,味甘、微苦。以肥大、淡*白色、半透明、嚼之有黏性者为佳。
生用。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1.肺燥干咳,阴虚劳嗽,喉痹咽痛
本品甘寒养阴,入肺经,善于养肺阴,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鼻燥咽干,干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哑等症,常与桑叶、杏仁、阿胶等清肺润燥之品配伍,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治肺肾阴虚之劳嗽咳血,常与天冬配伍,即二冬膏(《摄生秘剖》);
治喉痹咽痛,常配伍玄参、桔梗、甘草,如玄麦甘桔含片(颗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年版)。
2.胃阴不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本品味甘柔润,性偏苦寒,入胃经,长于益胃生津清热,常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口渴,胃脘疼痛,呕吐,大便干结等症。
如治热伤胃阴,口干舌燥,常与生地*、玉竹、沙参等药同用,如益胃汤(《温病条辨》);
治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纳少,口渴咽干,常配伍人参、半夏等益气生津、降逆下气之品,如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治内热消渴,可与山药、天花粉、太子参等药同用;
治热邪伤津之肠燥便秘,常与生地*、玄参等养阴生津之品配伍,如增液汤(《温病条辨》)。
3.心阴虚及温病热扰心营,心烦失眠
本品归心经,能养心阴,清心热,并略具除烦安神作用。
可用于心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多梦等症,宜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养阴安神之品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治热伤心营,神烦少寐者,宜与*连、生地*、玄参等清心凉血养阴之品配伍,如清营汤(《温病条辨》)。
煎服,6~12g。传统认为本品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大多连心用。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以及外感风寒、痰湿咳嗽者忌服。
阅读往期内容,请直接点击蓝色文字!
中药小故事——桂枝
中药小故事——芍药
中药小故事——甘草
中药小故事——生姜
中药小故事——大枣
中药小故事——葛根
中药小故事——杏仁
中药小故事——厚朴
中药小故事——附子
中药小故事——麻*
中药小故事——人参
中药小故事——石膏
中药小故事——粳米
中药小故事——知母
中药小故事——茯苓
中药小故事——白术
中药小故事——芒硝
中药小故事——大*
中药小故事——半夏
中药小故事——*柏
中药小故事——*芩
中药小故事——*连
中药小故事——柴胡
中药小故事——细辛
中药小故事——猪苓
中药小故事——五味子
中药小故事——泽泻
中药小故事——栀子
中药小故事——淡豆豉
中药小故事——枳实
中药小故事——栝楼
中药小故事——胶饴
中药小故事——牡蛎
中药小故事——龙骨
中药小故事——铅丹
中药小故事——常山
中药小故事——水蛭
中药小故事——虻虫
中药小故事——桃仁
中药小故事——葶苈子
中药小故事——文蛤
中药小故事——桔梗
中药小故事——巴豆
中药小故事——贝母
中药小故事——芫花
中药小故事——大戟
中药小故事——甘遂
中药小故事——赤石脂
中药小故事——太一禹余粮
中药小故事——旋覆花
中药小故事——代赭石
中药小故事——瓜蒂
中药小故事——赤小豆
中药小故事——阿胶
免责声明:本公共账号除发布的部分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如有侵权之处,敬请及时告之,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北京誠敬堂公益中醫診所邀您一起同行
往期回顾
?緣起?
北京誠敬堂中医公益診所
诚敬堂新设烫烧伤科室---烧伤烫伤者福音---这是最温暖的地方!!一封烫伤患者的来信一封来自福建母子的来信一封来自患者母亲的感谢信一封来自北京患者的求医心得分享神奇的烫伤膏---诚敬堂中医诊所神奇的烫伤膏---辽宁锦州烫伤患者诚敬堂中医雷大夫:给老年失眠患者的靠谱建议!诚敬堂中医雷大夫:请告诉父母(2)安寝十要,有效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