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详解
猪鼻孔、肺形草、臭腥草、蕺、菹菜、紫蕺、臭猪巢、侧耳根、九节莲、折耳根。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寒。归肺经。
营养成分
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钙、钾、磷、镁、锰;全草含挥发油,其成分为鱼腥草素、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月桂醛、癸醛、癸酸;另外还含氯化钾、硫酸钾、蕺菜碱等。
功效主治
清热解*,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痛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
药典论述
(1)《本草纲目》:“散热*痛肿,疮痔脱肛,断痞疾,解硇*。”(2)《别录》:“主蠼螋溺疮。”
用法用量
内服:15~25克,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传世古方
治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各等份,加水煎汤,内服。本方出自《滇南本草》。治痔疮:鱼腥草适量,煎汤点水酒服,连进3服。另外,以药渣熏洗患处。本方出自《滇南本草》。治痢疾:鱼腥草30克,山楂炭10克。水煎,加蜜糖服。本方出自《岭南草药志》。治疗疮作痛:鱼腥草适量,捣烂后敷于患处。本方出自《积德堂经验方》。治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各取适量,共捣烂,敷于患处。本方出自《救急易方》。
临床应用
治慢性鼻窦炎:鲜鱼腥草适量,捣烂,绞汁,每日滴鼻数次。另用蕺菜35克,水煎服。治痛疽肿*:鱼腥草适量,晒干后研细末,以蜂蜜调敷。阴疽忌用。治病*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鱼腥草、厚朴、连翘各15克。研末,桑枝50克,煎水冲服药末。治热淋、白浊、白带:鱼腥草40~50克,水煎服。治肾病综合征:鱼腥草(干品)~克,加开水0毫升浸泡半小时后,代茶饮。每日1剂,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肺炎: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水煎至毫升,内服。每次30毫升,日服3~4次。
适用人群
肺炎、气管炎、百日咳等患者适用。关节炎、宫颈炎的患者适用。患有癣疥等皮肤病患者适用。
注意事项
鱼腥草不可多食,否则损人阳气,令人气喘。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养生
药膳
鸡丝拌鱼腥草
配方:鸡胸肉克,鱼腥草克,红椒丝10克。
制作:将鸡胸肉煮熟撕成丝,鱼腥草洗净,红椒丝调味拌匀装盘即可。
功效:生津益气。
特点:咸鲜脆嫩。
注:资料来源《中华药膳养生宝典》
赞是一种鼓励分享传递快乐
看完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