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提起宿豫区的农村公路,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幸福大道。
其实,幸福大道全称是“幸福大道一号线”。
是的,现在宿豫区的幸福大道已经“+”到六条线了。
“近年来,宿豫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系列指示精神和省、市的部署要求,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规划形成‘三环六线’农村公路网布局,重点打造以路为主、以村为点、以水为脉、以景为体的宿豫‘幸福大道品牌’。”宿豫区委副书记、副区长徐源自豪地介绍道。
幸福大道,在不断延伸。
特色产业周边绕,才能“算得上”幸福大道
起于环城东路,向东止于新大线,作为宿豫区最有名的一条“四好农村路”,幸福大道一号线全长只有10.8公里。
路不长,但是,这根“藤”上可开了不少“金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香溢王庄”“梨园人家”“水韵双河”“活力朱瓦”“田园河西”这五朵组团发展的旅游“金花”。
据统计,年至年,幸福大道一号线沿线景区景点接待游客.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2亿元。梨园湾、杉荷园等景区分别获得“中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幸福大道一号线的建成通车,给10万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内的景区景点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徐源说。
一条路就可以带动一个产业,一条路就可以致富一方百姓,幸福大道一号线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随后,宿豫区规划形成“三环六线”农村公路网布局,总里程公里,串联宿北大战烈士陵园、新型农村社区、绿色果蔬和生态养殖产业基地、杉荷园、梨园湾等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将农村公路与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拓展百姓增收致富“财路”。
该区依托幸福大道五号线——顺兴线及周边道路,加大对大兴栝楼产业的培育力度,形成了以顺兴线为主骨架、新大线为支线的栝楼产业布局,沿线先后成立38个栝楼种植合作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带余亩,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栝楼余亩,帮助户低收入农户增收。
位于杉荷园景区内的宿豫区新庄镇振友社区原是省定经济薄弱村。近年来,该社区依托幸福大道一号线及小河西路、新官线、新振线等农村公路编织的交通网,大力发展荷藕产业,建成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并结合荷藕文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开发藕汁、藕粉等特色产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如今,振友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万元,低收入农户脱贫率和有劳动力户就业率均实现%。
镇村公交路上跑,才能“赶得上”幸福大道
家住新庄镇朱林圩村的居民张先忠,每天乘坐游5路公交车到城区上班。他说:“幸福大道铺起来之前,我都是骑电动自行车去上班的,下雨下雪都没办法走。现在好了,公交车站就在家门前,真是太方便了。”
为更好地发展宿豫区旅游业,年8月18日,游5路公交线开通了。游5路公交线全长17.6公里,车辆为新能源公交车,起讫站点为义乌商贸城、杉荷园景区,班次间隔15至20分钟,采取一元一票制,享受城市公交优惠刷卡乘车政策。仿古的公交站台候车亭根据景区特点设计建设,绿化和小品的设计与景区特色相融合,随手一拍便是一幅美景,给等车的乘客带来美的享受。
筑桥辅路为人民。便民、惠民,这应该是每一条路的“初心”。
宿豫区以城乡客运一体化为目标,全面实现了农村客运、物流、邮政、快递一体化,让群众享受到交通运输综合服务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带来的实惠。
加强惠民公交建设。目前,该区已开通城乡和镇村公交线路35条,投入公交车辆,农村公交线路运营里程公里。同时,宿豫区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镇村公交运营补贴,加大对镇村公交建设的扶持力度和老旧车辆、相关线路的更新改造,确保省、市有关政策落实到位。该区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加强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查处和镇村公交安全管理、运营服务监督及考核工作,督促镇村公交运营企业完善安全制度,定期开展检查、培训工作,及时反馈和发布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从而增强群众获得感,带动民生保障水平整体提升。
加强电商物流业发展。宿豫区依托农村公路网“孕育”了京东物流园等一大批功能完备的物流园区,同时加强农村货运物流站点建设布局,完善三级网络节点,引导交通运输、邮政、商贸、供销等物流资源整合,让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动越发顺畅,支撑和服务当地农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区有物流企业家,村级网络节点个,物流从业人员2.5万人,年运输营业额近30亿元。全区乡镇实现快递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都有“村邮站”。以农村物流为基础,“土货”进城、“网货”下乡的农村电商新模式已初具规模。
搞好运营强服务,条条农路惠民生。
质量过硬放心行,才能“够得上”幸福大道
起于杨舍路,向东止于新大线,全长约8.2公里,路面宽13米,南侧布设15米景观绿化带,中间布设一条2.5米宽骑行道,总投资约2.3亿元——这就是幸福大道五号线顺兴线的“档次”。
农村公路,“建好”是基础,只有“+”过硬质量,才可能成为幸福大道,成为“四好农村路”。宿豫区确保建设的每一条农村公路都经得起检验。
该区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由区农路办、养护办、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具体落实建设、管理、养护、巡查等工作,确保任务清晰、责任明确、措施有力。
围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该区推行“七公开”“三同时”制度,突出“三个加强”,即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加强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加强品质工程提升,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围绕“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要求,近年来,该区投资9.2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和“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里,全区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农村公路三类及以上桥梁比例达到99%,县乡道和通镇村公交村道安全隐患治理率达%。
围绕农村公路危桥险段,该区加大危桥改造力度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投入力度,提升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在项目建设中与道路周边环境相结合,同步实施排水、绿化和安全保障工程,努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促进发展的经济线、保障安全的生命线。
舒心美景两边“开”,这才“配得上”幸福大道
宽阔的柏油路两侧杨柳依依,缓缓流淌的世纪河碧波荡漾,护岸绿植青翠欲滴,红色塑胶慢行道蜿蜒向前……幸福大道一号线之所以在众多农村公路中“胜出”,原因之一,就是颜值高、气质好。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农村公路的要求也在提高,不仅要求畅、安、舒,还要求美。当然,只有高颜值才配得上幸福大道。
宿豫区重点打造绿化节点提升和绿化线路,精心选苗、科学种植,对未绿化道路进行全面绿化,对绿化缺失的路段进行补植,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形象。
但是,农村公路“三分在建,七分靠养”,高颜值需要不停地维护。该区落实责任、细化考核,高水平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能力。
加大探索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新模式力度,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联动”的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格局。乡、村道路由各乡镇负责管理养护,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宿豫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对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进行行业管理与技术指导,定期组织管养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农村公路管养队伍的整体素质。
不仅如此,该区将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纳入区级交通综合执法体系,统一部署农村公路路产保护工作,高标准推进农村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对长期占用公路两侧公共空间的违法堆积物、建筑物、构筑物,逐个排查,销号清理,切实提升农村公路路域环境,保障农村公路畅通无阻。
为加强目标任务考核,该区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纳入乡镇年度责任目标考核范畴,加大对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督查考核力度,根据考核结果拨付管养补助资金。
道路通起来,环境好起来,景色美起来,产业兴起来,引领乡村振兴的幸福大道迎面而来。(沈省朱其安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