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完毕,起飞……”一架由专业飞防人员操控的植保无人机转动旋翼缓缓升空,在镇宁自治县募役镇桐上村瓜蒌基地上空飞过,一团团农药雨雾喷洒而出,田里的瓜蒌绿叶随风摇曳,仿佛在尽情享受着从天而降的“药浴”。
调式无人机设备
无人机升空开始作业
“以前人工喷洒农药除虫,费时费力不说,还喷洒不均匀,甚至会漏喷,危及瓜蒌生长。”顶着初秋依然火辣辣的日头,募役镇党委副书记陈廷元早早来到田头,调度无人机农药喷洒工作。
说起无人机喷洒农药的种种好处,陈廷元这位分管农业工作多年的“老将”兴奋地伸出手指比划着,“人工喷洒,一个人最多一天完成5亩;无人机的话,一天可以喷洒亩左右,仅人工费就省下一大笔。更重要的是,能均匀喷到叶片。”
募役镇党委副书记陈廷元(左)和募役镇副镇长李松(右)展示瓜蒌中药饮品和晾晒好的瓜蒌
无人机成“新农具”,提升了瓜蒌种植效率。种植是中药产业的“第一车间”,规范化种植才能种出高品质的瓜蒌,药材好,药才好,确保加工成中药材后疗效不会大打折扣。这正是桐上村瓜蒌畅销省外市场的秘诀,也是桐上村不断擦亮“镇宁瓜蒌第一村”金字招牌的必由之路。
目前,全村建成亩瓜蒌核心种植带,亩产值突破1万元,“镇宁瓜蒌第一村”的称号实至名归。
瓜蒌浑身都是宝
在桐上村,人人都知道瓜蒌是宝贝。“瓜皮做药,瓜子是宝。金瓜金瓜,致富靠它。”在桐上村瓜蒌基地务工的村民马启美,劳作之余,望着瓜蒌藤下的瓜蒌,会不由自主笑出声来,随口哼一段不知道是哪位村民编出来的顺口溜。
曾经,桐上村和其他许多村庄一样,种庄稼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却无法满足村民对增收的向往,不少村民外出打工谋生。现在,桐上村依托瓜蒌产业升级,正在实现从“千斤粮”到“万元田”的转变,增收途径越来越宽。
浑身都是宝的瓜蒌,又是如何与桐上村这个曾经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村庄结缘的?
桐上村是安顺市政协的联系帮扶村,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瓜蒌产业是安顺市政协为桐上村开出的一张“致富良方”。
桐上村瓜蒌晾晒厂
经过前期调研,在安顺市政协关心下,由安顺市企业工委和安顺市税务局牵线搭桥,年,募役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了贵州优作惠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桐上村发展瓜蒌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核心种植带和修建晾晒厂,瓜蒌为当地村民铺就了一条致富增收之路。
贵州优作惠农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瓜蒌药食同源,瓜蒌是中药材原材料,瓜子可以直接食用。瓜蒌属于多年生植物,种植技术简单、采摘周期短,一年栽种可以连续采收5年,在第5年,可以进行一次刨根、栽新苗。“该项目已签订10年协议,种植的瓜蒌全部由我们公司收购销售,包含5年后采收的瓜蒌根的收入,平均每年亩产值约为1.3万元。”
远眺桐上村瓜蒌基地
好产品,好销路。年,瓜蒌演绎了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传奇。“年是种植瓜蒌的第一年,亩总产量约12万斤,卖到了安徽等地,总销售金额达到万元。”桐上村驻村第一书记封磊难掩笑意,第一年只是起步,之后效益会逐年增加,预计今年总产值可以突破万。
瓜蒌产业的发展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瓜蒌产业的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以桐上村为例,在个人收益上,通过利益联结,余户村民每年共计获得约40万元土地流转费;通过就近务工,每年带动60余名村民就业,共计可获万元务工收入。而产业分红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每年15万元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又能反哺全体村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桐上村带动下,瓜蒌产业延伸至临近村庄,带动全镇种植面积突破亩。瓜蒌产业也在周边乡镇沙子乡、马厂镇开枝散叶,已种植多亩,目前,镇宁自治县全县瓜蒌种植总面积达到了2亩左右。
瓜蒌可以加工成一系列产品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瓜蒌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也提升上议事日程。
“瓜子生产炒货瓜籽,统一封装后发往本地及外地的炒货市场。瓜蒌皮生产青皮半成品,医院以及中药材市场。”募役镇党委书记林敏表示,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准备建设一个辐射全县瓜蒌产区的深加工厂,完善产业链,并找准深挖募役镇瓜蒌资源优势,拓宽产业思维并形成优势叠加,最终,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连片的瓜蒌,如绿浪翻滚一眼望不到尽头
初秋时节,行走在桐上村,连片的瓜蒌,如绿浪翻滚一眼望不到尽头;瓜蒌藤下,一颗颗圆滚滚的瓜蒌翠绿诱人。10月份起,瓜蒌将大面积成熟,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从“镇宁瓜蒌第一村”起步的瓜蒌产业,正在带动越来越多村民走上一条宽广的致富新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淳胡玉山
编辑向淳
编审胡丽华袁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