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在线咨询生活需要老规矩
过去有许多“老规矩”,拉“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在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在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说道(到)老规矩,年轻在(的)我们也许会嗤之以鼻。什么老规矩,早就过时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都说新的时代下应该有新的生活方式,但是,有些老规矩,我们还真是不能忘(加一个“真”字,认真中带有一丝调侃)。(这一段开门见山,符合议论文写作规范,同时观点抓得很好,切题,有话可说。)
首先,我们得对老规矩一词有个简单在(的)理解,所谓规矩,就是圆规和直尺,作图和绘画在工具。当然这是字面解释。(这句话其实对议论没什么作用,“规矩”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不用再解释一遍了,删去直接引入论证更好)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必都听过。联系一下现实生活,许多老规矩已经深深嵌入我们在生活。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老规矩,已经成为了文化传承在一种方式,更多的早已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段,从结构上说,既然说了“首先……”,下面就应该有“其次……”、“第三……”,这才是一篇议论文该有的结构;从内容上说,你对“老规矩”的本质还是没理解好,只是停留在美德的层面上,没有把它扩展到日常生活的经验、智慧的总结上。同时文章既然提出了“老规矩我们不能忘”的观点,就应该说出老规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我们不妨列举几例。“读书有三到,谓心道(到)眼到口到”。这句话很好理解,作为学生的我们,读了十几年的书;上了十几年的学,总该对学习、读书总结些技巧吧。不难发现,除了做一些复杂的理化的题目以外,其他学课,我们只有做到心、眼、口都用到了,方能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们这句似乎亘古不变的话。不论我们听不听,这句话是有一点道理的。小孩的骨骼尚未发育成熟,我们一时随意的站姿、坐姿对骨骼的成长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相信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十分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都会无比疼爱自己的儿女。父母生养我们,他们燃烧着岁月与年华,不惜一切培养、教育我们。尊敬、孝敬我们的长辈是应该的。虽然我们做不到古圣先贤那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尊老爱幼早已不是什么规矩,而是一种美德,将由我们和后代把其发扬光大。
“吃饭时,长辈应该先落座,好东西要给长辈”,可能小时候父母、爷爷奶奶、姥姥老爷惯着我们,把好吃的先给了我们,其实这是很不正确的。虽然,他们很疼爱我们,但是如果养成了习惯,长大后走向工作岗位与领导、上级同事用餐时也这样岂不叫人耻笑?更严重的话,也许工作也保不住了。(这四段对论据的理解不充分,解释读书“三到”对你来说有困难,但解释“站有站相”应该没有问题,它是初中生物课本的内容。这点也启示你语文素材的来源很广泛,任何东西,不管是历史、地理、科技或者数学,只要它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有益,都可以拿来作为写作素材。)
例子还有很多,就不必一一列举了。确实,我们不能否认,有些老规矩是有一些封建腐朽的思想,不过,我们更需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这样说来,生活还是需要老规矩啊。(这个感叹句结尾还是不错的,简短有力,发人深省。)
读完文章,感觉语言流畅,结构自然,但是对所说论据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议论文写作是一辈子的事情,其质量的好坏是与你“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是并行的。这期间需要有人给你慢慢引导、解释,甚至你自己还需要一个模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