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活中容易上火的快来看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听医生说过,你是阳虚体质,需要吃点辛温的食物或药材来补充,但往往每次一吃都会出现上火、咽喉发炎疼痛的情况,很多人就会对此感觉疑惑,明明是需要“大补”的“虚人”,但为何会“虚不受补”?下面我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困惑。

上篇文章当中我们讨论过,当今之人多寒湿体质,这里我们就不再多说了,没看过的读友可以点击链接查看。

为什么说当今人们以寒湿体质居多

什么是“上热下寒”?

所谓寒湿,本就属阴,气机也是趋下的,而湿性如水,往低处流动,所以寒湿之人,他的表现多为腰腹以下寒凉沉重。

话说回来,人是阴阳的综合体,阳气本就该在人体下部,这样才能向上温暖全身,但下部寒湿则会逼迫阳气上浮,所以经常会出现口干、ロ苦、头胀、头晕、头痛、失眠、咽痛等症候,尤其是在进食温热食物或药材之后。

而中医学认为,两阳相加便是火,所以就非常容易上火,这就是今人为何“虚不受补”之原因所在。

我们结合当今国人的体质特征,就会发现,往往会呈现“上热下塞,上盛下虚”的情况,故而临证可以使用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潜阳封、髓丹等来加减。

这种也可以归到所谓“寒热错杂”当中,说他是“热证”,但不能泄;那归为“寒证”,又不能补,不只是患者,医生提起寒热错杂,许多中医大夫心里恐怕都有些茫然,究竟什么是寒热错杂,临床上又该如何去辨析寒热错杂?请继续往下看。

怎么针对“虚人受补”?

我们就通过前文当中提到的三张《伤寒论》经方,就能看出端倪。

第一张便是“半夏泻、心汤”,其中由半夏、*连、*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组成。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满,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而微*。

其中*芩、*连可以清上热;干姜、甘草可以温中寒;人参、大枣可以治胃虚;而半夏、干姜祛胃饮。

上热则口苦、口臭,下寒则便溏,胃虚则上腹部胀满(即胃痞),胃虚还易招饮邪,而胃有饮则会出现呕吐,于是半夏泻心汤的方证要点被归纳为三个字“呕、利、痞"。这些可以归纳为所谓的“上热、中寒、胃虚有饮”。

第二便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其中由柴胡、*芩、桂枝、干姜、天花粉、牡蛎、炙甘草组成。用于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或大便溏泄等。

其中柴胡、*芩清少阳热;桂枝、甘草降太阳上冲之气;干姜、甘草温太阴脾寒于中;天花粉、牡蛎养阴生津止渴。

病在少阳,则胸胁满、心烦、口苦;病在太阳,气水上冲则头痛、怕风、头汗出;病在太阴,则腹冷、便溏;津液不足则口渴。所以可以归纳为为“上热、中塞、表虚、津不足”。

关于本方证中便秘或便溏问题一直是中医界争论的焦点,但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便秘,则可加入使用天花粉和生牡蛎;但若是便溏,则可以用葛根替换天花粉,桂枝改肉桂,并把生牡蛎改为般牡蛎以收涩之。

第三个便是乌梅、丸,其中由乌梅、*连、*柏、附子、桂枝、细辛、当归人参、蜀椒、干姜组成。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

其中*连、*柏清上热;附子、细辛温真阳于下;桂枝降太阳上冲之气;乌梅敛上浮之热又生津止渴;人参、蜀椒、干姜温太阴脾寒于中;当归、细辛、桂枝取当归四逆汤之意以治四肢逆冷。

上热则口干、口苦、心烦;太阳气冲则头痛;中焦虚寒则腹痛下利;下焦真阳不足则手足逆冷。可以归纳为“上热、中虚、下寒”。

有了这些方法,大体上便可以做到应证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