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915/4696945.html本草问对:附子、炮附子
附子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载于下品,为攻邪之类。近现代以来本草学家对附子的品种考证结果基本一致,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最先使用炮附子的为东汉张仲景。炮是宋代之前一种古老的加工工艺。《雷公炮炙论》载“夫欲炮者,灰火勿用杂木火,只用柳木最妙。”《本草经集注》言“热灰炮令折,勿过焦”。传统方法是将植物埋在热灰中加热,使之发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宋代之后,这种方法逐渐被淘汰。这就类似于烤地瓜、烤花生、烤玉米,过去直接埋在火灰里炮熟,而今发展到烤箱了,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样子。两千年后的今天,炮附子也就相当于盐附子了。生熟两用是古人以植物做药用的常见现象,诸如生地-熟地、赤芍-白芍等等。附子、炮附子也不例外,将之运用的炉火纯青的也非张仲景莫属,《伤寒杂病论》中涉及附子凡51条计33方。仲景凡回阳救逆之功则生用附子,凡温阳补肾、温中健脾、温经逐湿止痛之用则炮制。此外,不难发现仲景用附子也多脚注“去皮”。附子皮很苦,皮中含有大量的有*成分乌头碱,去皮后的附子*性可以降低近50%。古人当然不知这个道理,之所以去皮也是实践得来的经验使然。
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
现今,附子的加工品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的*性较强,白附片用硫磺熏过,所以实际使用中更多使用的是黑顺片。黑顺片多用小子根,加工过程有泡、煮、切、染、蒸、烤、晒数道工艺,在加工中不去皮;白附片多用中等或稍大的子根,加工过程有泡、煮、剥、切、蒸、晒、熏数道工艺,在加工中需要去皮。目前炮附子、炮附片、淡附子、淡附片分别给付黑顺片、白附片。附子的功效,据《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堅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其中并没提及回阳救逆的作用。但是,东汉张仲景善用附子回阳救逆,诚为创新发展之模范。已知,生附子*性最大,其强心作用和耐缺氧作用也最强,这也许是仲景用生附子来回阳救逆的根底原因。无论是古代的火法炮,还是后来使用的蒸、煮等加工工艺,对附子都有减*的作用。附子中*性物质双酯型乌头碱遇高热易被破坏。减*后的附子则多用于温补阳气“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及散寒止痛“寒湿,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但其活血化瘀的“金疮,破癥堅积聚,血瘕”少见使用。附子属有*之品,其有*成分乌头碱*性极强,所以临床使用应当注意安全。
(来源:不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乌头与半夏相反是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的内容之一。因为附子为乌头的子根,所以也有附子与半夏相反的说辞。不过,古今医方中将附子(乌头)、半夏伍用的并不在少数。如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赤丸方,乌头、半夏合用以攻坚积沉寒;乌头赤石脂丸,乌头、半夏合用对应寒实结胸的胸痹。附子、半夏相伍也是早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小青龙汤“若噎者,去麻*,加附子一枚,炮”,即小青龙去麻*加附子汤;《金匮要略》中治疗寒邪内阻、阴寒湿浊上犯之附子粳米汤。附子与栝楼同样也是十八反内容之一,但是现代祝味菊、张伯臾、张问渠均有将栝楼、附子合用治疗冠心病的记载。此外,也有将之合用于胆结石、胃炎等属痰湿停滞或痰瘀互结者。其实,尽管“十八反”歌诀早在金元时期形成,但是在清代之前的本草中,并无明言附子反半夏、栝楼者。在清代本草中,附子条下记载反半夏、栝楼的著作有《本经逢原》、《本草求真》、《本草撮要》等。反观古今临床使用情况,附子(乌头)反半夏、栝楼之说显然并不成立。而今的实验研究尚不能就此给出明确的答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京城老半
年01月18日
半夏秋时
谢谢鼓励,再接再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