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西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872039.html今日练习
王某,男,70岁。
患者咳喘10余年,夏季加重。其人体格壮实,面色红;气喘憋闷,动则加剧,痰不多,无恶寒、心悸等症,上腹胀满有抵抗,下肢粗糙,舌暗苔白,脉弦而有力。
处方:__。(请将答案留言在下方哦)
服7剂后觉腹部稍软,再守方7剂后气喘憋闷有减,食欲佳。
守方服用40天,咳喘憋闷大轻,自认为从治疗以来这是最舒适、最满意的一次。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柴胡桂枝干姜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上一期:经方临床医案练习
上期原医案
赵某,男,20岁。
患者低热40天,体温在37.2℃~37.8℃之间,发作无规律,时有恶寒,服用退热药后方有汗,伴咽干、乏力、纳呆,精神萎靡。
医院检查无异常。静脉点滴抗生素10天无效。服用清热解表之中药亦无效。
患者既往有慢性浅表性胃炎5年,平素胃部喜暖,足底发凉。观患者体形瘦高,面色萎*无光泽,舌白、苔微*,脉象左弦、右弱。
处方:柴胡25g,*芩10g,天花粉20g,桂枝10g,牡蛎30g,干姜10g,附子6g,甘草10g。7剂,水煎服。
4剂药后低热未作;7剂药后所有不适消失。观察一个月,无复发。(何运强医案)
按语
该患者西医检查无异常,用抗生素十余天无效,用中药疏风散热也无效。在此情况下,笔者根据体质辨证,发现患者为上火下寒之体质,乃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故用桂枝开太阳,柴胡、*芩枢少阳,天花粉合阳明,干姜开太阴,牡蛎合厥阴,加附子枢少阴。清上火,祛下寒,六经转动,体质改变,遂发热自去,诸症自消。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