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反
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在一般情况下不宜相互配合使用。这些药物就是《神农本草经》所称的“相反”“相恶”关系的药物。历代关于配伍禁忌药物的认识,反映在古代药书中,说法并不一致。至金元时期,把有关禁忌配伍的药物概括为“十八反”和“十九畏”(与《神农本草经》的“相畏”含义不同),并编成歌诀。相反药不止十八味(或十九味)。后世不断予以补充,如明朝《本草纲目·序例·相反诸药》列相反药已达36种,当代《草医药汇编》列76种。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将十八反内容收入,年版有27种,年版有28种,年版有31种,具体药物一般认为应包括:乌头(附子、草乌)反半夏、栝楼(全栝楼、栝楼皮、栝楼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白兹、白及;甘草反海藻、京大载、红大载、甘遂、芜花;黎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十八反歌:“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萎贝孩及攻乌,藻载遂芜俱战草,诸参辛芍叛黎芦。”
十九畏
十九畏是金元以后的医药家概括出的19种配伍禁忌药。十九畏中的药物并不是相畏的配伍关系,而主要是相恶和相应。相畏是*性药的*性被减弱,是应当利用的,十九畏则是要避免配伍的。早期“相畏”的概念并不属配伍禁忌,而是阐述炮制法则的名词。《本草纲目·序例》注“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制彼之*也”。最早记载“十九畏”歌诀的书籍是明代刘纯所撰的《医经小学》。其内容是:“硫*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具体是:硫*畏朴硝,砒霜畏水银,狼*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石脂。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反和十九畏各组药对几乎全在传统方剂或者现代中成药外方中出现,并且都是用来治疗沉疴瘤疾。历史的经验和现代研究提示,十八反、十九畏药的运用也许能给疑难重症的中药治疗带来突破和希望,但对于临床应用的各项实验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至今还不能定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没有取得充分的根据和应用经验以前,不应盲目使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