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开新闻,除了东京奥运我国选手在竞技场上勇夺多金这样振奋人心的消息,更多的是“烟花”过境、河南暴雨,南京新冠疫情危急等令人难过的突发事件,这些大自然带来的“伤害”,但人类始终在这样的过程中坚强的挑战生命的极限。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说起疫情,我们的中医、中药在这次抗击新冠中起到了改变事件走向的关键影响,可以说是力挽狂澜。现在疫情又有新动向,同时洪水暴雨过后需要注意防疫保健,又恰逢马上夏秋换季,我们这里介绍一些清热方剂的中医组方,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中学习如何在“疫情”时代守护健康。也希望大家踊跃留言探讨交流,也欢迎针对方剂纠错改错,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我们一起学习进步。
白虎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
石膏30g
别名:细石、软石膏、白虎、生石膏
性味:味辛、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除烦清肺、清热、散风热、泻火、止渴
知母9g
别名:连母、水须、虫氏母、地参、穿地龙、辛胡子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归肺、胃、肾经。
功效:除烦清肺清热润燥生津通便泻火止咳
甘草(炙)3g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粳米9g
别名:大米、稻米
性味:性平和,味甘。
主治:助消化、补脾、养胃、清肺。
加减:方剂可入生姜,缓和呕症
方解:
本方中用辛甘大寒的石膏为主药,专清肺胃邪热,可生津止渴除烦。辅以知母,因其苦寒质润,性寒以助石膏清气分实热,质润可滋养热邪所伤之阴津。用甘草、梗米既可益胃护津,又可防止石青、知母大寒伤中。虽然只使用四味中药,但其清热生津之功效颇为显著,用以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可谓药专效宏。使用本方应以大汗、大热、大烦渴、脉洪大”四大症“为主要依据。但临床不一定四大症俱全,凡无形热炽,均可使用。
附方:
①柴胡清肝散(《*治准绳》)由柴胡、*芩、*莲、当归、山栀、川芎、生地、丹皮、升麻、甘草构成。功能泄火清肝,凉血止血。主治肝胆实火,血热妄行,肋痛寒热,目赤易怒,耳聋耳衄,妇人崩漏,以及疮疡等。
②柴胡清肝汤(《外科正宗》)由川芎、当归、生地、白芍、柴胡、*岑、山栀、防风、天花粉、牛蒡子、连翘、甘草构成。功能养血清火,疏肝散结。主治肝气郁结,血虚火动,致患鬓疽,初起尚未成脓折,毋论明阳表里,俱可服用。
③清肝汤(《类证治裁》)由当归、白芍药、川芎、栀子、牡丹皮、柴胡组成。功能清肝泄火,行气活血。主治气滞胁痛。
④柴胡清肝散(《医宗金鉴》)由银柴胡、栀子、生地、连翘、胡*莲、赤芍、龙胆草、甘草、青皮、灯心、竹叶构成。功能清肝泻火。主治小儿肝疳,面目爪甲皆青,眼生多泪,隐涩难睁,摇头揉目,合面睡卧,耳疮流脓,腹大青筋,燥渴烦急,粪青如苔,身体赢瘦。
柴胡清肝饮
出处:《症因脉治》
组成:
柴胡4.5g
别名:红柴胡、南柴胡、地熏、山菜、茹草、柴草、茈胡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肝、胆经
功效:解表解郁、疏肝
芍药9g
别名:将离、离草、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功效:镇痉、镇痛、通经,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
山栀9g
别名:*栀子、山栀、栀子仁、山枝子、大红栀、*鸡子、越桃、木丹、支子、枝子、山栀子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功效:除烦降压、解*、利胆、利湿、凉血、清热、祛湿、消炎、消肿、泻火镇静、止痛、止血
钩藤9g
别名:钓藤、吊藤、钩丁、钩藤钩子、钓钩藤、莺爪风、嫩钩钩、金钩藤、挂钩藤、倒挂金钩、钩耳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定惊降血压、平肝息风、清热、祛风、祛风湿
青皮4.5g
别名:青橘皮、青柑皮、四花青皮、个青皮、青皮子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肝、胆、胃经
功效:化痰理气、散结、疏肝、消积
当归:9g
别名:云归、秦归、全当归、秦当归、云当归、川当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性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牡丹皮9g
别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炒丹皮、丹皮炭、丹根、牡丹根皮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芩9g
别名:腐肠、子芩、宿芩、条芩、*文、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元芩、土金茶根、妒妇、虹胜、山茶根、*金条根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胃、胆、大肠经
功效:安胎清热、泻火、止血
甘草4.5g
别名:粉甘草、国老、甜草根、美草、密草、棒草、生甘草、炙甘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虚健脾、健胃、解*、润肺、壮筋骨
方解:
柴胡、青皮疏肝解郁,*芩、丹皮、山栀清肝泻火,当归、芍药养血柔肝,钩藤清热平肝,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有清肝泻火,疏肝解郁,缓急止痛之效。
主治:内伤头痛,恼怒即发,烦燥易惊,痛引胁下,睡眠不宁,目赤肿痛等。
附方:
①柴胡清肝散(《*治准绳》)由柴胡、*芩、*莲、当归、山栀、川芎、生地、丹皮、升麻、甘草构成。功能泄火清肝,凉血止血。主治肝胆实火,血热妄行,肋痛寒热,目赤易怒,耳聋耳衄,妇人崩漏,以及疮疡等。
②柴胡清肝汤(《外科正宗》)由川芎、当归、生地、白芍、柴胡、*岑、山栀、防风、天花粉、牛蒡子、连翘、甘草构成。功能养血清火,疏肝散结。主治肝气郁结,血虚火动,致患鬓疽,初起尚未成脓折,毋论明阳表里,俱可服用。
③清肝汤(《类证治裁》)由当归、白芍药、川芎、栀子、牡丹皮、柴胡组成。功能清肝泄火,行气活血。主治气滞胁痛。
④柴胡清肝散(《医宗金鉴》)由银柴胡、栀子、生地、连翘、胡*莲、赤芍、龙胆草、甘草、青皮、灯心、竹叶构成。功能清肝泻火。主治小儿肝疳,面目爪甲皆青,眼生多泪,隐涩难睁,摇头揉目,合面睡卧,耳疮流脓,腹大青筋,燥渴烦急,粪青如苔,身体赢瘦。
当归六*汤
出处:《兰室秘藏》
组成:
当归:9g
别名:云归、秦归、全当归、秦当归、云当归、川当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性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生地*12g
别名:生地、生地*、怀生地、熟地*、大生地、鲜地*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效:凉血填精髓、养血、滋阴
熟地*12g
别名:熟地、大熟地、怀熟地、地髓、九地、熟苄
性味:味甘,性微温。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
*芩9g
别名:腐肠、子芩、宿芩、条芩、*文、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元芩、土金茶根、妒妇、虹胜、山茶根、*金条根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胃、胆、大肠经。
功效:安胎清热泻火止血
*柏6g
别名:*檗、元柏、川*柏、檗皮、檗木、关*柏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解*清热、泻火
*莲3g
别名:王连、川*莲、川连、姜连、支连、三角叶*连、川*连、姜*连、鸡爪连、姜川连、姜制*连、吴萸*连、酒连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肝、胆、胃、大肠、脾经
功效:解*清热、杀虫、泻火
*芪15g
别名:生*芪、绵*芪、炙*芪、北*芪、百本、百药棉、*耆、独椹、棉芪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补气升阳补虚、补中益气、利水、生肌、消肿、益气
主治:
阴虚有火,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便结溲*,舌红,脉数。
方解:
当归、生地、熟地*取其育阴养血,培本以清内热,是方剂的主药;“三*”泻火除烦,清热坚阴,用为辅药;佐倍量*芪,益气固表以止盗汗。以低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盗汗、低热、遗精、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更年期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如潮热甚者,加秦艽、银柴胡、白薇;汗出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纯虚无火者,去“三*”,加玄参、麦冬;潮热咽干,尺脉旺盛者,此为肾火旺,加知母、龟板。
干葛解肌汤
出处:《伤寒六书》
组成:
柴胡9g
别名:红柴胡、南柴胡、地熏、山菜、茹草、柴草、茈胡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肝、胆经。
功效:解表解郁疏肝
葛根9g
别名:干葛、甘葛、粉葛、葛麻茹、葛子根、葛条根、鸡齐根
性味:味甘辛,性寒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降血糖解表生津止泻
*芩9g
别名:腐肠、子芩、宿芩、条芩、*文、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元芩、土金茶根、妒妇、虹胜、山茶根、*金条根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胃、胆、大肠经
功效:安胎清热、泻火、止血
芍药9g
别名:将离、离草、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功效:镇痉、镇痛、通经,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
羌活6g
别名:羌青、黑药、护羌使者、羌滑、退风使者、胡王使者
性味:性温,味辛、苦
归经:归肺、膀胱经
功效:解表散寒、止痛
桔梗6g
别名:梗草、白药、六角荷、苦桔梗、大药、铃铛花、尚头花、苦菜根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
归经:归肺经
功效:化痰利咽、润肺、止咳
白芷6g
别名:香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泽芬、芳香、白臣、兴安白芷、香棒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拔脓解表、祛风、散寒、通鼻窍、消肿、燥湿、止带、止痛
石膏24g
别名:细石、软石膏、白虎、生石膏
性味:味辛、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除烦清肺、清热、散风热、泻火、止渴
生姜3g
别名:姜根、大肉姜、鲜生姜、姜皮、百辣云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解*、润肺、散寒、温中、止咳、止呕
红枣4个
别名:大枣、红枣、干枣、枣子、枣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安神补脾、补中益气、和胃、生津、养血、益气
甘草3g
别名:粉甘草、国老、甜草根、美草、密草、棒草、生甘草、炙甘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虚健脾、健胃、解*、润肺、壮筋骨
主治
/p>
外感风寒,寒郁化热证。症见恶寒渐轻,身热增重,头痛身痛,心烦口渴,舌苔薄*,脉浮数。
方解
/p>
本方又名柴葛解肌汤。用柴胡、葛根解肌清热。羌活、白芷止头痛;*芩、石膏清泄内热。清药寒温并用,辛凉为主,共成解肌清热之剂。本方主治外感风寒,蕴热不解,郁而化热之症。若无恶寒头痛,去羌活、白芷,加金银花、连翘;热盛伤津,加天花粉;咳嗽黏痰,加栝楼皮。挟热下痢,去石膏,加*莲;常用本方治疗感冒、流感具有上述证候者。
我国中医历史悠久,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本次仅介绍适合秋季的部分清热方剂以及相关附方。对中医药有兴趣可以登录的“杏林本草”,来了解、获取更多权威中医药知识与组方内容。
END
觉得这条内容实用,给我们点个赞吧!比心~
??
更多中药知识详见“杏林学堂Pro”App~
参考来源:
《中国药典》版
杏林学堂pro
每天7:00
『疾病知识·用药知识·慢病管理』
『行业动态·销售技巧·健康科普』
杏林智库北京杏林康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服务于医药零售行业,致力于成为“连锁药店组织能力提升和一体化人才管理专家”。旗下杏林学堂是国内医药零售行业移动在线学习的SaaS服务领导品牌,为连锁药店提供持续领先的人才学习、人才管理与人才成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