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乡村振兴廖红逆流而上,弃商从农带领村 [复制链接]

1#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0日讯(记者周秋燕)“她啊,是我们村的模范!”“这个妹子真心不错,为我们村做了好多好事……”说起廖红,白箬铺镇龙唐村的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

廖红是谁,为村里做了哪些事?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在离村部不远的瓜蒌基地发现了正在忙碌的廖红。一头齐肩的短发散发出时尚精致的气质,而手中娴熟的动作透出对瓜棚农活的熟悉和干练气息。作为土生土长的白箬铺镇龙唐村村民,廖红毕业后在长沙创业,做过餐饮、广告,凭着不服输的韧劲和敏锐的商业头脑,在城里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在外面创业取得点成绩后,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就想回报家乡、为家乡也做点贡献嘛。”廖红擦擦手中的泥土,有点羞怯的说道。特别是当她发现由于单户种植收益少,年轻人都去外面谋生,家乡荒芜的土地越来越多后,在家乡创业的念头越发强烈。“做农业种植要赚钱很难的。”这样的想法,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反对。他们都是老农民,深知做农业的艰辛。思考再三,特别是了解国家乡村振兴的举措后,廖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确信我们方向没错。至于赚钱,我和我老公很早就达成共识,放低期望,大不了城里赚钱补贴乡村创业。”廖红笑着说道。

年初,廖红与村集体共同入股创办继文种植专业合作社,带着村民四处考察,很快将目光瞄准了瓜蒌。瓜蒌俗称天花粉、丝栝篓,龙唐村的土地适合种植瓜蒌,且瓜蒌药食同源,浑身都是宝。瓜蒌的瓜子是休闲食品,瓜皮和根茎都是中药材。考虑到没有农村种植管理经验,一开始他们就确定了“合作社+公司+困难户的模式”。其中的“公司”是指和市面上的农产品企业合作,去企业采购秧苗,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瓜子、瓜皮、根茎可以回收给企业。“这样我们就没有销售压力,可以专心种植和经营。”廖红介绍,第一年,除了回收给企业的,自留的部分产品也都销售一空,且自留部分销售额达到60万元。

这一切,给廖红和村民一剂强心针,也让大家看到了瓜蒌的市场。之后,廖红迅速对接湖南农业大学的教授,邀其定期前来进行技术指导,瓜蒌的秧苗换上了市面上最优品种;对接有机肥公司,研发专门适用瓜蒌的有机肥,技术保障越发到位。“和市面上的吊瓜子相比,我们的皮薄肉厚,有药用价值,吃了不上火。”廖红介绍,他们流转种植的亩瓜蒌,每亩产出达余元。

“瓜棚种的是我们的开心果、致富果。”村里的困难户纷纷介绍,继文瓜蒌与精准扶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对龙唐村23户及其他村16户困难户进行全覆盖,每年年底这些困难户有保底分红。而其他村民,可以享受继文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分红。“在这里工作的,以困难户为主。而繁忙的喷药季和采摘季,人手不足时,就把村里闲置劳动力都喊来,能在家门口赚钱,大家都很感谢廖红。”村民邓兴武介绍。年,她带动周边农户就业收入40万元,利润分红3万元。

然而,创业并不是表面看起来的光鲜亮丽,背后还有诸多心酸不易。秧苗损坏、合伙人转让股份……特别是今年2月22日,一场突然的降雪染白了白箬铺的花草,廖红种植瓜蒌的棚子有80亩被积雪压垮了。重建一亩成本至少元,那么至少损失了40万元。尽管是创业“老兵”,这次的突发情况还是让她异常难受,连着两晚不能入眠。亲朋好友的鼓励、村民的期望,让她迅速调试自己。“我想起之前我们想租瓜棚旁边房屋,用于放农具、烘干设备、肥料等,给作业人员休息用,房主租给别人是一万元一年。我们去租,房主二话没说,直接给我们五年共一万五千元的价格。”回忆起村民对她的支持,廖红信心百倍,“就冲着村民这么支持,我都要迅速振作起来。”

“这是我自己种植的蔬菜,拿回去给孩子吃。”离开村部时,村民拿出丝瓜、辣椒放在廖红的车上。“每次回长沙,大家都给我后备箱放自家种的东西,有时候是几个红薯,有时候是几把花生,有时候是几根黄瓜。”廖红坦言,乡村创业让她更有成就感,让她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

乡里乡亲的肯定,越发坚定了她在乡村创业的步伐。“我们对一部分瓜蒌施富硒肥,富硒含量很高,已经通过了专业机构检测报告,富硒瓜蒌很受市场欢迎,可以卖60多元一斤。”谈及未来,廖红信心满满,接下来将扩大基地中富硒瓜蒌的种植面积,她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回乡创业,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