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季养生清除暑热,多从一个脏腑着手,此物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23/6122185.html

夏季养生:清除暑热,多从一个脏腑着手,此物清热解渴。

夏季养生最需要注意哪个方面?相信大家都知道非避暑清热莫属。

确实,炎热的夏季,自然界骄阳似火,人们稍微活动一下就满身大汗。如果再加上没有风的情况,那种难受就真的让人很烦闷。

所以,现代人对空调的依赖性越来越重。甚至不乏一部分人常年呆在空调清凉的环境里。表面上,这样就远离了暑热之邪,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因素。

毕竟,人为地制造出来的清凉,也是一种“违背自然”的做法。而中医养生里,最讲究的就是顺应天时。

那么,如何“顺应天时”清热避暑?历代医家对此总结出来的经验,基本不外于起居作息、饮食情志等几个方面。比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总之,暑热之邪也是一种热邪。那么,您认为暑热之邪最容易影响的是哪个脏腑呢?

有朋友肯定会说:心。因为和四时五脏对应的关系是“夏气通于心”。

这个理解虽然没错。但在我看来,暑热之邪到底是一种外邪,外邪想要侵袭机体,当然得从肌腠口鼻而入。而主管肌腠口鼻的脏腑,正是我们常说的“肺”。

所以,清热避暑,我认为还是要从肺做起。换句话说,清热避暑,很大一部分就是清肺泻热。虽然其最终的结果是“清心养神”,但心肺同处上焦。清肺之热,同样也起到清心的效果,从而达到避暑清热的目的。

那么,有什么清肺泄热而起到避暑清热的方法呢?

芦根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廉价的清肺避暑之品。

据《本草纲目》记载,芦根性味甘寒,主要入肺胃二经,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常被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等证。

关于芦根的使用,有如下4点需要注意:

1、清热解渴:

芦根,味甘而能生津液,性寒故能清热降火。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下能利小便,引热从小便排出。

所以,对温热、暑热之邪侵袭,病初起而出现发热、口渴、微咳、头痛等症,可以用芦根配伍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等同用。如《温病条辨》的桑菊饮,就是用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甘草、芦根。

如果是温病热入气分,热邪伤津而致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小便短赤、烦躁不宁等症时,可以芦根配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天花粉等同用。

2、清肺热:

风热犯肺,常出现一些像肺热咳嗽、痰黄口渴、喉痒胸闷、甚或痰中带血等症。可以用芦根配伍杏仁、桔梗、银花、生石膏、知母、瓜蒌、牛蒡子、大青叶、黄芩,炒栀子等。现代中医在一些“大叶性肺炎”的相关证候里,就常用到这些方药。

当然,如果伴有恶寒、胸痛、气闷、无汗者,可适当加荆芥、薄荷、苏叶;如果有寒热往来、胸胁闷胀疼痛者,可加柴胡,青蒿;如果有面红壮热、口渴有汗者,可重用石膏、芦根,再加连翘;如果痰中带血而多者,可加生藕节、白茅根、白芨等。

肺内素蓄毒热,又受外感之邪束闭皮毛,肺气不宣,毒热不散,郁壅化脓而成肺痈,症见胸满、胸痛、咳嗽、发热、痰中带脓血、痰味甚腥臭等。可用芦根配伍生薏米、桃仁、冬瓜仁等同用。

同时,初期还可以加入荆芥、银花、连翘、黄芩等;中期咯吐腥臭脓痰多时,可加桔梗、白芨、甜葶苈;而后期脓痰已排尽时,可加沙参、花粉、生黄芪等等。这这个过程里,都可以用芦根为君药。

3、清肺透疹:

对于斑疹属于风热证候的初起阶段,鲜芦根熬水喝,适当配合西河柳,有清泄肺热、透疹降热之功。一般疹出而热退。

4、芦根的使用注意:

干鲜之分:芦根分干芦根、鲜芦根两种。一般来说,鲜芦根清热生津、清肺透疹的作用都会比干品要好。但受地域限制,干品却更用一些。

芦根和天花粉的区别:两者都有清热之功,但天花粉偏入胃经,更适合清胃热而生津止渴,同时还兼有解毒消肿、排脓生肌的作用。而芦根偏入肺经,偏于清宣肺热、治肺痈、透疹的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